随着中美科技竞争的不断升温,“中国芯”的突破成了国人们最为关切的焦点之一。而在国产芯片崛起的道路上,EUV光刻机这项核心制造设备绝对是最大的“绊脚石”。
全球能生产EUV光刻机的只有荷兰光刻巨头ASML一家,但由于它的产线含有超过20%的美国技术零件,处在出口管制规则之内,以至于我们进口EUV设备的路被彻底堵死。
众所周知,“一代芯片、一代设备”是半导体行业的共识,没有设备的支撑,无异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中国芯崛起的前提是,我们必须先打破EUV等核心设备的垄断。
为此,中科院主动请缨,接过重任,并成立EUV专项技术攻关科研小组,誓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扫清“中国芯”发展路上的一切技术障碍。
不过,荷兰光刻巨头ASML却立刻泼来冷水,大言不惭地说道:即便给中国图纸,他们也造不出来。
但没想到打脸来的这么快,唐传祥教授带领清华科研团队突破EUV光源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海外,而且还登上了国际科技期刊,《自然》。
光源是EUV设备的三大核心技术之一,打破了光源技术的垄断,意味着我们在高精度光刻设备的研发上成功了三分之一。
目睹我国EUV技术研发的破冰,ASML对我们的态度也相应有了微妙的改变,或许是担心未来被排除在我国光刻市场之外,它开始多次示好。
不过,ASML虽然不再表示我们造不出EUV,但却依然在变相地传达着EUV自研非常难的观点,表示:中国将在十五年内,独自造出EUV光刻机,并实现EUV产线上所有技术配件的自主可控。
或许是深知EUV的精密复杂,ASML才会说出15年这个期限,而且吴汉明院士也有类似的观点,认为EUV是全球智慧的结晶,凭我们一己之力进行研发,是不现实的。但是ASML显然是低估了中国科学家们的实力以及攻坚的毅力额,而且我们也等不了十五年这么久。
或许ASML也没料到,我国在EUV其他两项核心方面的突破会来的这么快。
不仅华卓精科打破了双工件台系统的垄断,而且中科院自研的首台高能辐射光源也快速步入了安卓应用阶段,现阶段工程量已完成了约80%,可以说是落地在即了。结合中科科美的直线式劳埃透镜镀膜装置和纳米聚焦镜镀膜装置,国产光学镜头的难题也彻底被解决了。
综合来看,在EUV三大核心技术均已破冰,中科院也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不过,国产高精度光刻机的落地应用,还需解决外界所说的十万个精密零件的难题。
虽然这些供应这些零件的厂商遍及全球,超过了5千家,而且多数还是美企,但这对于拥有庞大制造市场的中国来说,并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大问题。“航母”的零件那么多,我们都搞得定,何况EUV的零件呢?
对此,你们怎么看?欢迎留言、点赞、关注、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