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处境很艰难,最新财报显示,华为二季度销售收入下降38%,这是自华为成立以来的最大跌幅。
收入下跌的主要业务来自消费者业务,上半年收入为1,357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2,558亿元人民币。
为什么华为消费者业务收入大幅下滑?
这是因为受到美国制裁的影响,华为的高端芯片得不到供应,无法生产足够满足市场需求的智能手机产品。如果库存芯片进一步耗尽,华为的处境将更加危险。
华为要如何破局?
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但是美国显然是不可能主打解除对华为的制裁。因此华为破局的关键就是自己生产高端芯片,不依赖台积电等晶圆代工厂。
8月6日,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2021新京报贝壳财经夏季峰会上表示,外部势力对我国的封锁、断供、打压恐怕是一个长远的问题,要做好防范填补和替代,稳住产业链。比如台积电中断了与华为的合作,所以华为要组织新一轮攻关,要组织制造自己的芯片制造线,应该理解和支持,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这番话无疑透露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华为在极端困难处境之下仍然没有放弃反抗,并且选择了最艰难的反击路线:自建IDM生产线。
什么是IDM?
华为过去一直都拥有自主芯片设计开发的能力,旗下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设计了大量优秀的高端芯片,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名。但遭遇制裁后,华为消费者业务余承东无奈表示:“现在唯一的问题是生产,华为没有办法生产。”
余承东所说的“生产”就是集成电路产业链中“芯片制造”的环节。像华为这种有设计能力,但是没有制造能力的半导体企业被称为“Fabless”模式,联发科、高通、AMD等厂商都是采用这种模式。
也有只负责芯片制造,不参与芯片设计的半导体企业,这种企业发展模式被称为“Foundry”模式。
而我们今天要讲的“IDM”模式则是半导体行业最困难的发展模式,即要参与芯片设计工作,也有自己的芯片制造生产线,这种模式就是全产业链模式,即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IDM)。该模式典型的代表有英特尔、三星。
芯片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资金、人才和技术积累,为了让有限资源得到充分发挥,大多数企业都不会选择IDM模式,而是将所有精力投入到某一环节中,避免资源浪费。因此在整个半导体产业,分工合作是共识,甚至可以说半导体行业是全球化分工最彻底的行业。
但是美国的制裁强行将这种全球化分工链条彻底切断,华为被排除在这一生产链条外,于是华为只能自力更新。华为去年内部曾发起“南泥湾计划”,其目的就是要组建一条国产分工链条,以达到自力更生,自主可控的目标。
结语: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当然,笔者本人认为华为仅凭自己的能力是无法彻底实现组建国产半导体产业链的,因为这实在是太难了。当今世界还没有任何国家能够组建这样一条国产供应链,美国也不行。
但是我相信华为有能力去团结中国半导体企业,去共同实现技术突破;我也相信国家会通过政策支持、反垄断限制来引导社会资本向国产半导体产业投入。
目前困扰我国先进半导体制程的主要因素是EUV高端光刻机,我们应当承认打造国产EUV光刻机确实非常困难。但任何困难都有一个限度,并非是无穷大。即便是难度接近无穷大的事情,我们也绝对不会退缩,比如说我们正在努力攻克的可控核聚变技术、民族伟大复兴等,而实现国产半导体供应链同样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