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全球就陷入了持续性的缺芯困境中,手机行业更是首当其冲。由于缺芯,华为的手机业务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在其他领域,华为依旧十分“能打”,例如2021年一季度,华为5G市场份额保持第一,力压爱立信、诺基亚。
不过在半导体供应受限的情况下,为了公司以后的发展考虑,华为已开始谋求转型,最能体现其转型决心的,就是研发经费投入的加大。

据日媒8月24日报道,华为一直规定,要将营业收入的10%以上用于研发,这也是该公司的手机业务能超越三星成为全球第一(目前已跌出前五)、5G技术能领先全球的重要原因,但截至2020年12月,这一比例已被提高至15.9%,到2021年1-6月,这一比例甚至超过20%。
财报显示,2020年华为研发投入为1418.93亿元人民币(下同),约是2010年的9倍。值得一提的是,华为在研发投入上不止跟自己比有了很大的进步,与三星、苹果这两大竞争对手比,也高出不少——2020年苹果的研发投入为1277.4亿元,占营收的比例为6.83%;三星则为980.83亿元,占比为7.46%。

光有钱也不行,高新技术的研发还需要人才,所以华为还启动了一项名为“天才少年”的人才招聘计划,主要招募在国际理工科竞赛上获得优异成绩的年轻人才;据媒体报道,截至目前,该计划已成功招募到数百人,这些“天才少年”的年薪最高达到200万元左右。
有观点认为,华为在研发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投入,分别瞄准的是半导体、AI领域、以及新能源汽车等新领域。例如,截至目前华为对半导体相关企业的投资已超过30家。需要注意的是,华为在发展新领域的同时,还强调过:不会放弃手机业务。

华为作为中国实力最强的科技公司之一,其对半导体等领域的投入,对中国半导体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要知道,半导体产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已成为全球各大经济体争相发展的重点,中国自然也不例外。
举个例子,去年8月我国相关部门正式发布《新时期促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其中提出了“到2025年将本国的芯片自给率从当前的30%提高到70%”。在政策的鼓励下,企业纷纷跑步入局,中国芯片企业的规模快速扩大。

行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我国共有芯片相关企业7.41万家,其中2020年新增2.28万家;除此之外,由于资本涌入,半导体领域进入“千亿元俱乐部”的芯企也越来越多,例如中芯国际、华润微、兆易创新、闻泰科技等。
总的来说,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速度已进入“快车道”,华为等大型企业的加大投入,将使芯片国产替代提速,但由于美国、欧洲也制定了相关芯片发展计划,并投入了大笔资金支持(美国拟投资520亿美元、欧洲计划500亿欧元)。未来谁能在芯片领域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尚不能下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