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4日中颖电子(300327)发布公告称:摩根大通蔡景彦,潘令天,刘叶许目、国投瑞银苏超、Indus Capital袁峰、Franklin TempletonTonySun、CausewayFusal于2021年9月22日调研我司,本次调研由潘一德,徐洁敏负责接待。
本次调研主要内容:
1、来宾问:晶圆涨价对公司的影响?潘一德:公司已经落实长期产能保障策略,公司致力维持与上游代工伙伴的紧密合作,在采购规模及未来的发展前景上,也能得到上游供应商的一定程度重视,公司有能力保障取得上游代工产能的逐步增长,预期今年产能会逐季略有增加。在可预见的一两年内,公司取得的上游的产能,能保障一定的持续增长。今年在产业产能供应不足的大背景下,上游供应商有多次涨价,为了取得更多晶圆产能,公司也适当向下游传导成本的上升。随着上游代工厂持续不停调涨代工价格,公司大部分产品从年初起迄今提高过1-2次售价,公司基本有能力保持产品维持在合理的毛利率水平。
2、来宾问:公司的库存情况?潘一德:公司家电芯片的销售增速受产能限制,目前库存成品很少,大部分产品都是卖掉的,主要是半成品。公司和经销商基本没库存,公司家电的终端客户可能会有一些成品库存,但是我们难以完全掌握。
3、来宾问:公司锂电池管理芯片的情况?潘一德:公司锂电池管理芯片涉及产品的安全性,技术壁垒高。中美贸易摩擦加速了客户对锂电池管理芯片进口替代的意愿。在手机及TWS耳机的锂电池管理应用上已经在国内多家品牌大厂量产,在笔记本电脑的应用上,也得到品牌大厂的认可和采用,正处于国产替代市占份额扩充的成长初期。公司锂电池管理芯片产品已从后装市场逐渐进入了前装市场。动力锂电池管理芯多用于电动自行车、扫地机器人、电动工具等;随着锂电池管理芯片的快充应用越来越多、新国标电力自行车及储能市场的快速成长,整体锂电池管理芯片市场呈现蓬勃发展。
4、来宾问:产能对公司MCU产品的影响?潘一德:公司家电产品线的毛利率较接近公司平均,家电的主要竞争对手在境外,公司传统MCU产品的应用持续扩展,渗透率提升。由于全球MCU缺货情况严重,公司短期争取的新增产能还是无法消化客户订单需求,但预期会逐季有些改善。公司产品在可靠性、品牌认可、供货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产品的生命周期长。公司成为白色家电生产厂家国产MCU的主要选择。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公司在白色家电MCU的市占率可望持续提高。
5、来宾问:代工厂交期是否有延期?潘一德:晶圆厂的交货周期略有延长,但不是太大的变化,封装厂的生产周期延长比较明显。公司已自购了测试机台,可保证测试环节基本不会成为产能瓶颈。
6、来宾问:公司AMOLED产品情况?潘一德:AMOLED显示驱动芯片的手机屏需求成长趋势明确,国内市场规模扩大,可望迎来更多的销售增长机会。产品主要用于手机屏、手表、自拍杆等。AMOLED显示驱动芯片,主要市场为韩系及台系厂商所主导,有单一产品量大,毛利率偏低的市场特性,公司掌握自有核心技术,目前产品主要与台系厂商进行市场化竞争。公司计划在年底前推出前装品牌市场规格要求的手机屏AMOLED显示驱动芯片,实际仍视研发进度而定。
7、来宾问:公司的晶圆代工情况?潘一德:公司与境内外多家晶圆厂有长期合作关系。公司主要产品为工业控制级别的微控制器芯片,注重产品的安全性和环境承受的抗杂讯能力,一般多在成熟制程的8吋做晶圆代工。
8、来宾问:公司研发费用增加,主要投向是什么?潘一德:公司研发投入增加比例与公司营收增长接近,主要用于智能家居,AMOLED,锂电及汽车电子等领域。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增加研发人员薪资和奖金,召募更多高端研发人才,完善新老产品线布局,长期培育各产品线往汽车电子技术延伸方向;
9、来宾问:公司有何新产品的布局?潘一德:公司已有的MCU+蓝牙方案,已用于医疗应用领域,现在开发的WiFi技术主要以低工耗,高兼容,高可靠,传输距离长为主。公司现有的32位MCU主要用于变频空调领域及物联网应用。对于智能家居,公司MCU芯片会预留端口,让客户通过WiFi或蓝牙实现家电的互联互通,希望未来能提供客户MCU加无线传输整合的方案。公司长期持续准备汽车电子的相关技术,目前主要研发车身控制MCU部分,公司正在加紧研发产品。公司现有空调控制、变频马达控制、锂电池管理等芯片相关技术积累,各产品线长期也可以往汽车电子领域方向延伸。
中颖电子主营业务: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加工,与研发相关电子系统模块,销售自产产品,并提供相关售后服务及技术服务。(涉及行政许可的,凭许可证经营)
中颖电子2021中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6.86亿元,同比上升50.78%;归母净利润1.53亿元,同比上升62.62%;扣非净利润1.43亿元,同比上升72.4%;负债率21.29%,投资收益401.29万元,财务费用-204.42万元,毛利率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