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闲看电视,正好有个节目在介绍世界十大名枪,每一只枪,什么时候发明的,功能上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在战场上有什么辉煌战绩,又有什么不足之处,娓娓道来。作为电视节目,为了抓住观众的心理,这十大名枪,是从第十名开始,从后往前倒着介绍的。后出场的,总比前面的更牛;前面的枪已经很牛了,可后面的更牛。最后,第一名,世界枪王出场,哎,原来就是AK47。原来AK47是一把步枪的名字,而且是世界枪王。
AK47是二战时期苏联的一位伤兵——卡拉什尼科夫——养伤的时候捉摸出来的一款自动步枪,最终于1947年定型。A代表自动步枪,K代表发明者卡拉什尼科夫,47是该枪的定型日。合起来就是AK47。
AK47为什么能成为世界枪王呢?其实,它的其他各项指标都很一般,特别是射击精度,和第二名,美国名枪M16差距不小。但让AK47胜出的在于它的稳定性——连续打一万多发子弹还不影响精度;适应性——适应沙漠、严寒、雨林各种乱七八糟的环境,据说越战的时候,AK47被掉在水里浸泡一个星期,拿起来照样打;结构简单——拆卸清理方便,操作简便,很多小孩子都很容易掌握。大概也是由于结构简单,所以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价格低廉,据说比一只鸡的价格还便宜。
由于有这些优点,在越战中,美国兵用M16,越南人用AK47,同场竞技的结果是,M16容易出故障,恨得美国兵反而扔掉手中的贵族枪,捡起越南人的AK47开火。至于在二战以后的大量局部性冲突,暴乱,乃至于恐怖活动中,AK47就更赢得了全世界各族人民的热爱。据统计,全球平均每年死于AK47枪口下的人,高达25万。另外,不得不说的是,在本·拉登盘腿坐着接受记者采访的那张酷酷的照片中,拉登手中拿的就是AK47。
AK47之所以有这些个优点,当然和发明者本人的设计思路大大有关,卡拉什尼科夫本人是个兵,而且是个伤兵,在枪林弹雨中,他考虑的视角首先不是枪械本身的完美,而是实战,他认为,最大的悲哀是枪械不被士兵接受。这大概是自己亲身经历战场的血教训激发出来的强烈情结。
AK47的故事讲完了,爵士队的基里连科的外号为什么叫做AK47的理由也就大致清楚了:基里连科也是苏联特产,而他名字的缩写也有AK字样,还有最关键的是,基里连科在球场上适应性强,参与前场进攻后场防守都一样疯狂。
陆某对兵器知识没有什么爱好,更没有钻研过。之所以想起AK47这个东西,主要是联想到精度与适应性的矛盾。好像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太精致、太规范的东西,适应性就差,稳定性自然也差,成本还会很高昂;反之则反。物质技术也罢,制度也罢,都是人发明来的工具,工具越是精良,人就越是可以偷懒,手工技艺便退化,脑子也退化。所以,精良的工具,可以让傻子完成天才的事业,让蠢货承担治国平天下的重任。但是,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精良的工具,要么需要恒定的环境,要么需要付出更大的辛苦,把环境改造得适应工具发挥作用所必要的苛刻条件。这就是所谓人化自然的思路。可是,人化自然,其实是一项更费事的事情。所以,上帝是公平的,前边省下来功夫,后边还是让你加倍偿还了。
相反的思路,是工具简略,什么环境都可以通吃,但是要掌握好,要做好,就得磨练人的手工技艺,就得人的天才把握力。中国的工具,大体如此,比较粗略,做出什么样的活来,关键要靠个人的技艺和天分。这个走的是自然化人的路子。
当然了,中正平和的说法,应该是两个极端都不要走,取其中而已。